
有人说过:“天地要阴阳和谐,人体要气血平衡。”这话不错。阴阳和谐,世间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气血平衡,人才能精神抖擞,百病不生。如果天地阴阳不调,便会有天灾,便会有人祸,人们便不能安居乐业。如果身体气血不平衡,有时会心脏气短,有时肺上淤血,胸口上整天像压着一块大石头,让人喘不过气来,健康又从何谈起呢?所以,一个人健康与否最重要的就是看气血是否平衡。
那么,气是什么呢?
从传统的中医的角度来说,人体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气。美丽的你听了这些一定会觉得头晕,不只是你,即便是学中医的人也糊涂。其实,气是很简单的,你只要记住“气,是人体的动力”就足够了。
轮船没有动力,便不能航行;轿车没有动力,就不能奔驰;飞机没有动力,便不能翱翔蓝天;人体没有动力,便会失去生命。人究竟是怎么活着呢?人活着就是因为人体有气息存在,能呼吸。气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古人说:“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意思说,气是生命的精髓。没有气便没有了生命。现在,有很多人形容别人去世时会用“断气”这个词语。断气实际上就是指支撑人生命的气散了。没有气了,身体便失去了动力,生命也就结束了。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棵树,气是树根,身体便是树干、树枝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长。养气就是养根,我们将气养好了,养足了,身体才会硬朗、结实,才能百病不侵。如果根弱了,树干和树叶就会枯黄。这就是《难经》说的“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在自然界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都是气在运动。那么,身体内的气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它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身体内的气是人体发动机。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有赖于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便可见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减退,血和津液的生成不足,血行不利和水液停滞等病理变化。
其次,气具有人体空调机的功能。人的体温是恒定的,不能高也不能低。烈日炎炎,室外的温度已高达40℃,人体的温度仍然维持在36.5℃左右。天寒地冻,室外的温度已低于零下5℃时,人的体温还是维持在36.5℃左右。人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因为身体里的气。当外面的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的气就开始收敛、关闭,以便保持体温,这就是人一遇到寒冷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当外面的温度升高时,人体内的气便开始发散,将多余的热排出体外,这就是人遇热会出汗的原因。气就是身体内的空调机,它调节体温,保持恒定。但现在,很多人都借助体外的空调机,天热了,开冷风,天冷了,开热风。殊不知,体外的空调用多了,体内空调的功能就会减弱,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容易发热,也越来越畏寒惧冷。
再次,气还具有人体稳压机的功能。人体内的各种脏腑器官时刻都在承受着地球的引力,按照物理学原理,它们随时随地都有下垂的可能,但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相对稳定呢?这是因为气,气的运动在人体内产生的力量,能抵消掉地心引力,使之保持平衡。不仅如此,气产生的力量还可以统帅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还可以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如果人的气虚,器官就容易下垂:脾胃之气虚弱,胃就容易下垂;肝气虚弱,肝就容易下垂;肾气虚弱,肾就容易下垂;中气不足,脾肾亏虚,子宫就容易下垂。
第四,气对人体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和对脏器的固护作用。如固摄血液,使血液循脉运行,防止逸出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精液、月经、白带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防止其无故流失;固护胃、肾、子宫、大肠等脏器,不致下移。若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致出血、自汗、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精、早泄、崩漏、带下、以及胃、肾、子宫下垂、脱肛等。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相互协调,调节和控制着体内液态物质的正常运行、分泌和排泄。
最后,气还具有人体能量的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通常指气能促使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和相互转化。如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食物残渣转化成糟粕等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若气化功能失常,即能影响到气、血、津液的代谢,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导致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气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声音洪亮、清脆的人一般都活得比较长,因为她的底气足。底气足的女人体内气的运动有力,气化功能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便吃了一些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对身体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身体很快能将它“气化”,把它代谢出体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相反,体内气虚,说话有气无力的人,一般身体都不太好,经常是大病小病不断。这样的人,即便天天吃无毒无害的食品,也可能由于运化不良,残渣留存在体内,各种疾病便由此而生。
有的人会说,既然气这么重要,那么是不是只要补气,就能保持身体健康,就能避免身患疾病呢?于是,许多人经常会盲目进补。听说补气佳品莫过于人参,他们便天天吃,日日补。结果,健康没找着,身体却“补”出了一堆毛病:头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胸闷如堵、腹胀如鼓,等等。
实际上,这种盲目补气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著名的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这就是说,气虽然是生命之本,但是气又不能太过,过犹不及,这就是咱们中国哲学和医学最智慧的地方。
气大伤血,气太过了,血就会虚。常有病人问我,上火了,口腔溃疡,牙齿疼痛,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应该吃什么药才能祛火。这个火,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内多余的气。气太过了,就形成了火,火太大了,就会催逼着血在身体内肆无忌惮地乱行。人不能太寒,也不能火大。有人一吃人参补气,鼻血就长流,就是因为他们的气本来就不缺,一补就补过了头。这样既伤了气又伤了血。因此,过和不及,都不是长寿之道。
而服用百花养颜,一瓶解决问题不用忧!省时省力效果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