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 农历蛇年 十月十五 时间: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舒沨堂创始人徐勋 > 媒体报道 > 正文
   
徐大成:艾氪新为什么要以酒为载体——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七十

【作者:徐勋 点击数:657 更新时间:2016-2-29 双击滚动 单击停止】

  
2015-11-11 14:35:42
作者:徐大成

    用过艾氪新的人都知道,艾氪新的主要成份是茯苓多糖、薏苡仁、白芷、桂皮、丁香、甘草、甜菊糖甙等提纯物,动物酶和高粱酒。它以52度酒为溶剂的加酶剂型,通过皮肤给药,同时对皮肤加热,使药物迅速渗透到病灶,直接消灭癌细胞的生存条件,使癌细胞迅速萎缩消亡;以38度酒为溶剂加酶剂型,通过内服,通过内服,用于癌细胞未扩散的癌症病人,迅速补充人体元气,增强病人的免疫力。为什么艾氪新一定要以酒为载体呢?这是很多用艾氪新患者的不明之处,也是很多不善饮者而要用百花养颜露和艾氪新者的疑问。

    酒能增强中药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用酒送服或用酒浸泡中药可借助酒的辛热之性,缓和药物的寒性以调整中药的性味,并且酒具有升提之性,可以引药上行,使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以增强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早在春秋战果时期,人们就认识到用酒来炮制药物可以增加药物的疗效,即使是现在,中药房里的许多中药还需经过酒的炮制。《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酒制中药近50多种,名方中酒制中药入药也不少。因酒具有温通血脉、行药势之功效,在服用部分中药或中成药时,如果能用酒浸泡后饮用或用温酒送服,将会更好地发挥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丹参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它性味苦寒,而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遇温则行”,如果丹参用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服用,可借助于酒的辛热之性,增强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作用。又如川芎、当归、威灵仙、牛膝等活血通络、祛风湿止痛的药物,用温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饮用可借助酒的辛散走窜之功而更便于药物直达病所,更好、更快地发挥疗效。此外,酒还能够增强中药温补肝肾、活血通络的作用。如中医常用的地黄、山茱萸、女贞子等补益药,经酒浸泡后可缓和其酸涩性,使其味转厚,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当归、乌梢蛇等经酒浸泡后不仅能增强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还能矫正乌梢蛇的腥味,便于服用和保存。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药的多种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可提高疗效。

    酒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酒,乃水谷之气,味辛、甘,性大热,气味香醇,入心、肝二经,能升能散,宜引药势,且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有健脾胃消冷积、矫臭矫味之功。现代医学也认为:酒能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酒制中药是根据医疗、调剂、制剂需要而立的炮制方法之一。

    酒制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用酒浸泡药物,外用治疥疮等皮肤病。李时珍集前人经验之大成,对酒制中药的作用从实践到理论上加以总结升华,在《本草纲目》曰“……治消渴,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主辅相佐,阴阳共济,最得制方之录,所以有成功而失偏胜之害也。”《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酒制中药近百种,名方中酒制中药入药也不少。可见,在应用中药时,经过合理的酒制加工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酒制对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性能两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中药酒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1、分解转化药物的有效成分,降低或缓和原料的副作用

    如生何首乌,甘寒有小毒,有致泻的副作用。经酒制后,其致泻成分蒽醌衍生物被水解为无致泻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从而消除了副作用。乌梢蛇、紫河车、蛤蚧等中药,内含大量蛋白质及脂肪,有腥臭味,不利服用。经酒制后,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被破坏,脂肪中所含挥发性成分也大多失去,而酒性香醇,从而达到矫臭和利于服用的作用。

    2、改变有效成分含量,缓和药物生理活性

    如生大黄,为峻泻药,主含结合性大黄酸及鞣质,其致泻成分主要为大黄酸及其类似物,而鞣质主要为收敛止泻作用。经用酒制后,其结合性大黄酸可减少,而鞣质成分减少甚微,从而使泻下作用缓和而收敛止泻作用相对稳定,可适合于老年及体弱患者缓泻之用。

    3、提高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强原药生理活性

    酒为良好的有机溶媒,能增加某些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量,从而增强药效。如生地黄用酒蒸制成熟地黄后,酒溶解其有效成分单糖,其溶出量熟地黄比生地黄高出"倍多,从而增强补益精血作用。熟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四氧化碳中毒性肝炎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其体内肝糖原的减少。川红花,经酒制后,其止痛有效成分总色素浸出量比未酒制前提高。

    4、消除分解酶,保持或提高原药性

    如黄芩,其抗菌消炎有效成分为黄芩苷和异黄芩甙,但同时也存在能酶解有效成分的黄芩酶。经用酒制后,黄芩酶则失去活性,且水浸出的有效成分量比生黄芩高,其抑菌消炎作用也显著提高。

    5、中药酒制对中药性能的影响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常用的一些苦寒清热药黄连、黄柏、大黄等经酒制后可缓和其寒性,并借助酒的性能而引药上行。临床多用于治疗上焦病证。如大黄生品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的作用,而酒制熟大黄则缓和寒下,使药力上升,而用于泻心火、肝火等热证,故有“酒制升提而制寒”之说。一般眼科常用的清热苦寒药黄芩、黄连、黄柏等多选用酒制品。

    6、调整原药性味以引药归经,加强作用

    如丹参性味苦寒,入心、肝经,以酒炒后,借酒温行之性,增强入肝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之功。又如川芎、当归、威灵仙、牛膝等活血通络、祛风湿止痛药,用酒制可借酒辛散走窜之功而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清代《药品辨义》载:“威灵仙,拌酒治两臂痛。”

    7、降低原料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常山,苦寒有小毒,为常用抗疟药,但生服易刺激脾胃,引起恶心呕吐。经用酒制后,苦寒之性减且能抑制呕吐之副作用。又如大腹皮,明代《景岳全书》载:“凡用者,必须酒洗,炒过,恐有鸩鸟毒也。

    8、增强温补肝肾、活血通络的作用

    如中医常用的地黄、山茱萸、女贞子等补益药,经酒制后可缓和其酸涩性,使其味转厚,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当归、乌梢蛇等经酒制后能助其活血通络之功。

    综上所述,酒制对中药的药效影响很大,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对酒制中药的研究探索,有利于中医遣方用药,提高药效。

    日常生活中可用酒泡的中药

    那么,日常人们服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哪些可以用酒浸泡后饮用或用温酒送服呢?

    1、具有活血行气、化瘀通脉作用的药物,如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来治疗手足麻木、中风偏瘫的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

    2、具有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作用的药物,如用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独活、威灵仙、木瓜、白花蛇、乌梢蛇、追风丸、祛风舒筋丸、独活寄生丸、强筋壮骨丸等。

    3、具有补益肝肾作用的药物,如枸杞子、女贞子、鹿茸、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酒与中药同服尽管可增强部分药物的药效,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因为这不仅与所服中药的性味、功效有关,还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有关,例如,脑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则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瘀的药物。

    此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用酒送服中药:对酒精过敏者;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有肝脏疾患,特别是肝功能不全者;血压偏高者;有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者。此外,平素不习惯饮白酒的朋友,不妨选择用黄酒来送服药物,同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酒被誉为百药之王,药以酒为载体,可迅速进入血液,到达病灶。而艾氪新见效神速,应归功于百药之王。


上一篇:徐大成:疗效是艾氪新好坏的唯一标准——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六九

下一篇:董峰:艾氪新只需20天康复宫颈癌——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七一

评 论 人:
评论主题:
评论内容:


* 内容请控制在120字以内...

 

请您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及以上浏览本站以获取最佳效果!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雲针.com 滇ICP备19006854号


| 关于我们 | 研究成果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