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农历蛇年 六月初八 时间: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舒沨堂创始人徐勋 > 媒体报道 > 正文
   
徐勋:拨开迷雾,探寻中医入门之道——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三OO

【作者:徐勋 点击数:610 更新时间:2017-12-16 双击滚动 单击停止】

  
2017-10-17 14:02:49
作者:徐勋

    艾氪新调理与康复中心这20年来,见到过很多患者,特别是一些癌症患者,得了病首先想到的是手术化疗,只有等医院宣判“死期”时,才抱着一试的态度来找我们,只有等亲身经历中医的神奇之后,才会相信中医。养生也是一样,我们处于这个高强度、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带着浮躁的心情度日,想学习传统中医,但找不到入门的走路径,本人以电子技术硕士转行为中医执业医,来谈谈如何拔开迷雾,走进学习中医的大门,仅有兴趣的人士参考:

    1、中医是经验医学吗?

    中医要有临床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中医要有理论指导,如果没有理论指导,中医就永远提不高,升华不了。

    我的病人都知道,我看病绝不是用几个固定的药、固定的处方,而是要根据病情辨证论治。特别是碰到疑难病症,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是绝对看不好的,何况中医本来就有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因此,那些说中医是经验医学、是伪科学的都是错误的,他们不懂中医,我们也不屑与之一谈。中医是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是科学的,不掌握好中医理论是无法当好医生的。

    因此我认为要当一个好中医必须具备三点: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敏捷的思维反应。这样才能当“上工”,当名医,我希望我的学生个个都能当名医。

    中医师承学习很重要,可以学到很多老师的经验,但是理论同样重要,中医是经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

    比如,在乡村有大量的中医,他们临床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是一碰到疑难杂症就没办法了,因为缺乏理论功底,所以水平始终没有提高。而我经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病,虽然不是百分之百能解决,但可以治好很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理论指导。

    2、中医越老越吃香吗?

    这是老百姓的普遍观念,当然,中医越老越吃香有它正确的一面,因为越老经验越丰富,就像我父亲徐大成先生70多岁了,看了几万病人,看的病种那么广泛,当然经验丰富。即使只看了我十分之一数量的病人,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有一点,就拿他来说,年轻时能治好的病人,如果放到今天,不一定治得好。为什么呢?

    第一,人老了思维不如年轻时敏捷,反应也不如年轻时快。
    第二,用药不如年轻时胆大、果断。

    当然,年老也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稳重。

    因此,我说中医越老越吃香的观点不完全正确。

    3、中医是专治慢性病、专门搞调理吗?

    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没错,中医是可以调理身体,《内经》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中医治病就是调整内在的阴阳,使其平衡协调,这是一个总的目标。但具体到某一个疾病,就不仅仅是调和的问题了,如同打仗,该杀就杀,该砍就砍,该扶正就扶正。

    那为什么老百姓甚至中医队伍当中的某些人都认为中医是搞调理的呢?主要是因为现在大量的中医都不会治病了,所以老百姓都认为中医不会治急性病,只能搞调理。

    中国古代没有西医,西医引进中国不过数十年,难道古人没有急症吗?

    首先,看我们的古人能不能治急症。

    第一个治急症的就是扁鹊,他治疗过虢国太子的尸厥,当时病人都已经进了棺材,他看到棺材滴血,既然不是外伤,怎么会滴血呢?

    打开棺材看,发现棺材里的人还有呼吸,于是就救活了他。这不是最典型的中医治疗急症吗?

    然后我们再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其中有多少是治疗急症的内容。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中讲:“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产后少腹满如敦状不就是板状腹吗?那还不是急症吗?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又提到了“妇人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的病,妇人怀孕后不能小便,这不是癃闭吗?也会死人的。

    《金匮要略》中还讲到了“肺痈,吐脓血,脓成则死”,这也是急症。“水气病,少腹坚满”,也是急症。

    《伤寒论》中也有很多急症的记载,比如:“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伤寒六七曰,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汤主之。”

    “腹满,潮热,谵语,不大便,大承气汤主之。”

    还有“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看来,古人是可以治急症的。

    温病学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温病本身就是指急性热病、传染病,虽然它没有取名流行性出血热、SARS、禽流感,但实际上都包括了这些病。

    比如暴喘症,古人称为“马脾风”,SARS不就有发热、暴喘吗?中医认为是肺热壅盛;流行性出血热有发热、出血,中医认为是热盛动血;中医还有热盛动风,发热、抽搐、角弓反张;热人心包证,发热、神昏、谵语。

    像这些急症,古人都有详细的记载,有证、有方、有药,为什么还说中医不能治疗急症呢?中医是能够治疗急症的,只是我们很多中医没有掌握这些知识。

    4、中医治病不用方而只用药?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话呢?因为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科研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倾向,就是过分强调研究单味中药,西医学中医往往就是这么一个模式。

    我们现在的中医队伍里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错误现象,就是中医只开药,不开方。谈到临床的病案,什么病,什么证,什么舌,什么脉,它都有,诊断也有,一个中医的病名,一个西医的病名,然后有治法,有用药,但是它就是没有方(剂)。

    我们现在受西医的影响,西医用药都是用单味药,我们中医也开始用单味药了。再就是我们的科研倾向于研究某个秘方、自拟方,有的人就是研究某一味药。殊不知,中药是特别讲究配伍的,应当研究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才能了解古人拟方配伍的作用所在。

    像 “艾氪新“就是方,而不是单味药。效果就非常好,治好了不少癌症患者。

    这才是真正的奥妙所在,这就是方剂的奥妙。方剂的奥妙就在于它的配伍不同,作用就不同。

    药物的作用和人的角色有多方面是一样的,这就要看你配伍配的是什么?你配的东西不同,它的作用就变了,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

    中医治病绝不是用单味药,而是用方,这个方是要跟随证走的。

    而且我们用古方不能呆板,不能像日本人一样——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就用小柴胡汤,没有这些症状就不能对号入座,那就是呆板了,这种思维模式就错误了。

    所以我们中医治病不是用单味药,不是用所谓的新药,所谓的科研药,所谓的祖传秘方,而是辨证选方,是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

    首先要辨证施治,而后要因证选方,因证就是要依据这个证来选方,这个选方不是固定的。我开药是根据这个方来用的,而且还稍有加减。但是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方证要合拍。


上一篇:潘朝曦:中医生命中的中华大智慧——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二九九

下一篇:徐大成:用中药有效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徐大成和他的攻克癌症中草药“艾氪新”之三O一

评 论 人:
评论主题:
评论内容:


* 内容请控制在120字以内...

 

请您使用IE6.0以上的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及以上浏览本站以获取最佳效果!


Copyright@201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雲针.com 滇ICP备19006854号


| 关于我们 | 研究成果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