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千张树、水桐树、旱莲木
来源 珙垌科旱莲木属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根、果、树皮、树枝、叶均入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0-25米。树干直,树皮光滑,初灰白,后转深,新枝绿色,有凸起的黄灰色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略带红色,叶片长卵形,长12-2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侧脉10-11对,明显,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夏季开淡绿色小花,单性同株,多花组成圆头状花序,再排成总状花序,雌花序顶生,其下多为雄花序,花萼5浅裂,边缘有纤毛,花瓣5,外面密被短柔毛,花盘杯状,微裂,雄花有10个雄蕊,不等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深裂,先端外卷。果多数集成圆头形复果,核果窄长椭圆形,长达2.5厘米,有窄翅,顶端有宿存花柱。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树林或作人行道树栽培。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台湾、广西也产。
采集加工 果实于秋、冬成熟时采收。根、树皮、树枝四季可采。春至秋可采叶。
药理作用 1.喜树碱(果实含量最高,树枝含量最少)对小鼠白血病、吉田肉瘤、肉瘤-180、肉瘤-37、艾氏腹水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鼠白血病、大鼠吉田肉瘤疗效较为显著。2.喜树果煎剂及酒提粗制剂药理作用与喜树碱相似,对动物实验性肿瘤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小鼠艾氏腹水癌、小鼠肝癌经喜树果注射液治疗后,主要作用于细胞核,使有丝分裂减少,与一般烷化剂相似。3.对狗的毒性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大剂量出现消化道和膀胱粘膜出血,白细胞下降。大剂量喜树果注射液对小鼠肝脏、肾脏、心肌毒性较大。
性味功能 苦、涩、凉。抗癌,清热,杀虫。
主治用法 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临床上多提取喜树碱用,每日10-20毫克。
参考配方 1.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喜树果注射液,每日2-8毫升(每2毫升含喜树果8克),肌肉注射。喜树果片,每日口服8-12片(相当于喜树果6-10克,加有竹茹、白茅根),分3-4次服。
2.牛皮癣:①外用20%喜树果软膏涂患处,每日1次。②喜树根皮或树枝切碎,水煎浓缩,加羊毛脂、凡士林调成10%-20%的油膏外搽。另取树皮或树枝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也可取叶浓煎后洗患处。忌用铁器煎煮、调制。